- 背景资料
-
分类:市外合作
-
发布于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09:56
-
作者:Super User
-
点击数:13095
云南省委常委李培一行访问上海交大
2016年3月29日,云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大理州副州长静炜,云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任治忠,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邹平,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科技厅、扶贫办,云南省洱源县,云南省多所高校的代表到访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副校长吴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顾锋,医学院副院长陈睦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座谈。双方就进一步完善省校合作合作体系和合作机制,加强重大科研项目合作、促进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定点帮扶洱源县和对口帮助指导高校学科建设医疗帮扶,促进人才培养和培训、志愿服务等工作进行了探讨。



姜斯宪对李培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姜斯宪指出,上海和云南有着深厚的友情,上海交大一直致力做好与云南洱源县的对口帮扶工作,将积极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精神,精准扶贫,尤其是从扶智的角度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帮助云南更好地发展。姜斯宪同时代表学校对云南省给予交大的支持表示感谢,洱海治理等项目的开展、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的建设,都得到了云南省内多方支持,学校愿在环境治理在内的更多具有学科优势、同时也是云南省发展需要的领域,提供更多的智力援助。

吴旦简要介绍了上海交大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与云南省合作进展。吴旦指出,百廿交大,发端南洋,跨越三个世纪,不断追求卓越,正是“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自从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学校积极探寻交大特色的一流之路,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注重“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师资队伍坚持“引育并举”“分类发展”“并轨运行”,通过改革教学体系、完善制度激励、营造文化环境等,充分激发交大人的创新活力,形成“学在交大”的良好氛围。吴旦表示,自省校合作开展以来,省校间往来频繁,合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发展,各类合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在国务院相关部委、上海市和云南省的指导和支持下,省校双方共同努力,实现了洱海水环境治理的实质性成功,逐步建立建设了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滇西民族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促成一批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产学研项目,有效推动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在学校师生医务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校友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形成“心”、 “行”、“梦”、“恒”四个专项帮扶合作基金;开展了以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县级人民医院、执业医师培养培训、援滇医疗服务团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治为典型等医疗帮扶合作;以研究生支教团、“一帮一”助学项目和乡村教师励教金为代表的助学帮扶项目;鼓励专家下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技术,培养农科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培育了一批青年骨干人才,切实为云南实施 “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与会云南省代表围绕深化省校合作、结合各自工作重点或关切的领域进行了交流,希望进一步借助交大在生物医学、材料、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更好地促进当地智库建设、对口帮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来自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学院、大理大学等7所高校的代表也就各自学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意向,并得到交大相关学院与会代表的现场回应。
李培代表云南省委,对交大多年来在经济、科技、产业、成果转化、对口扶贫等方面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对交大即将迎来百廿华诞表示热烈祝贺。李培表示,云南要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新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十三五”的建设。他指出,云南地理、气候、民族等的多样性,既是 “丰富”的表现,又面临着复杂的挑战,有资源性贫困,也有如滇西等地的素质性贫困,急需实现教育、科技、文化等的提升。他希望能够在现有的省校合作及帮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包括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进一步细化合作,从学院、项目等层面明确落实,有序高效地推进。
姜斯宪表示,上海交大愿发挥所长、尽己所能,聚焦省校合作重点,扎实推进,为云南省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党办、校办、宣传部、学指委、研究生院、教务处、人力资源处、地方合作办、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医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药学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相关代表参加座谈。





座谈前,李培一行参观了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深水实验池、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零号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 背景资料
-
分类:市外合作
-
发布于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14:33
-
作者:Super User
-
点击数:12983
农业与生物学院赴大理州调研高原特色农业并签署合作协议
2016年1月10-14日,农业与生物学院周培院长率代表团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调研,考察当地高原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种养企业,并和大理州农业局签署《农业科技和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协议》(2016-2020)。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邹子卿接见了代表团一行并对农生学院帮扶大理州农业发展表示感谢。邹子卿副州长表示,上海交大在我国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希望能紧密结合大理州资源、区位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提高大理州的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局共同签署了《农业科技和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协议》。云南省大理州政府副州长、教育部国家汉办副主任静炜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会议由大理州政府副秘书长张才喜主持。
静炜代表大理州政府对周培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上海交大与大理州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在教育部定点挂钩云南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以来,上海交大作为对口大理州洱源县的高校,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交大农生学院连续派出张才喜教授和袁聪俐副教授两位挂职干部,为洱源县和大理州农业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培表示,农生学院与大理州在洱源县对口扶贫、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创新发展近年来进行了务实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学院愿意继续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发挥自身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推大理农业经济的发展。
李跃兴局长与周培院长代表双方签署了有关协议。双方本着合作双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建立紧密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等全方位合作达成协议。未来5年,将以合作为媒、打造“引擎”,联合申报创建“高原特色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以需求为红绳、招商引“智”,实现制约大理州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库”与上海交大农生学院专家“课题研究素材库”无缝对接,着力从“高度”、“宽度”、“深度”上把大理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向高潮。大理州农业局局长李跃兴、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习学良院长、州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苏及各站所负责人,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以及来自大理州大理市、洱源县、云龙县、漾濞县和宾川县等地10家重点农业加工企业及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暨签约仪式。

农生学院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先后赴大理州宾川县、祥云县和南涧县,考察了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红云核桃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企业。上海交大新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吕红芝,食品科学和工程系王正武教授、吴时敏教授和邓云副教授,园林科学与工程系刘春江教授和动物科学系相关教师等参加了考察活动,现场为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做了解答和指导。
农生学院岳进供稿